2025年6月28日,第四届“综合立体交通:未来趋势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海事大学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承办,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交通运输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构建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与新挑战展开深入研讨。

大会开幕
刘轶华教授致辞

会议邀请了多位国内外重量级嘉宾,包括美国知名大学倪代恒教授担任大会顾问,上海海事大学刘轶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宁波大港引航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等多家高校与科研机构专家组成了权威的学术委员会,保障会议的学术高度与专业深度。

彭超义副总经理
杨永超教授

上午的主会场议程紧凑而高效,围绕“绿色低碳”与“智能协同”两大技术主线,展开了8场主题报告,内容涵盖减振降噪新材料、高精度视觉感知、新能源动力系统、低空经济气象保障、自动驾驶测试、无人机平台检测等多个前沿技术方向。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彭超义介绍了减振降噪轻量化解决方案在综合立体交通中的应用价值,为多模态交通装备的安全与舒适性提升提供了思路。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杨永超教授随后展示了其在“超精度全域稠密视觉感知”方面的技术突破,为低空交通环境的感知系统研发注入了新动力。

来自易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邓琦总经理重点分享了醇氢电动船舶动力系统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实践与展望,展现了新能源在水上交通领域的落地路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水江澜教授则围绕氢能存储与电化学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提升能效与安全性的关键技术瓶颈。

邓琦副总经理
水江澜教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赵祥模教授聚焦虚实融合的自动驾驶整车在环测试技术及装备研发,推动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可验证性建设。长安大学葛颖恩教授则从宏观层面探讨了综合立体交通与交通绿色转型的协同路径,为政策与技术融合提供理论支撑。

王润民主任
葛颖恩教授

后续两场报告中,上海海事大学李文戈教授介绍了基于无人机平台的高空结构物非接触式腐蚀检测技术,展现了智能感知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维护中的创新应用。最后,南京欧帕提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召兵董事长提出了基于AI代理模型的低空经济微尺度气象保障系统,探索了气象感知系统的智能化、产业化发展方向。

李文戈教授
江召兵董事长

下午的会议亮点纷呈,首先举行的是一场高水平的专题圆桌沙龙,吸引了广泛关注。沙龙以“综合立体交通应用实践问题”为主题,邀请东南大学张健教授、易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龚瑞良董事长、中国海洋大学鲍献文教授、山东科技大学赵俐红教授、宁波大港引航有限公司鲍冯军董事长等高校与企业专家,共同围绕综合立体交通在实际推广中的难点与突破口展开深入交流。嘉宾们从产业实践、政策机制创新、核心技术路径等多维角度发表见解,现场思想碰撞频繁,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与操作性的建议,推动了学术与产业之间的有效对接。

专题圆桌沙龙

随后,在主会场与分会场分别展开了多场专题学术报告与技术分享。主会场重点探讨了VR辅助交通建模、姿态识别、船舶监控与路径规划等技术应用,体现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与多源数据融合在交通安全中的巨大潜力。分会场则聚焦智慧港口、隐身防腐涂层、航行风险评估等课题,充分展示了当前海事交通技术的多元发展路径。

学术报告与技术分享

会议期间,组委会还安排了多场交流与晚宴活动,为参会嘉宾提供了良好的合作与社交平台。与会代表在轻松氛围中加深了彼此了解,促进了后续项目合作与学术往来。

参会者合照

随着低空经济和交通强国战略的推进,构建绿色、智能、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大会不仅展现了交通科技的最新成果,也为产学研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契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将对未来交通系统的升级与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助力我国在新型交通技术领域持续走在前列。

Categories:

Tags:

No responses yet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本站由 上海轶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平台搭建与技术支持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861号 | 沪ICP备2021009017号-1